上海申安醫療器械廠在本文就微波消毒口腔器械材料進行研究,隨著微波生物效應,特別是對非熱效應的深入研究,便攜式、家用化微波理療設備的研發,推動了微波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傳統高壓滅菌消毒方法對消毒環境和時間要求較高,需在高壓蒸汽爐內45min才能達到要求,而微波消毒一般不超過20min即可達到滅菌要求。因此,微波消毒作為新一代物理消毒方法受到廣泛關注,并被視為傳統消毒方法的最佳替代品。現就微波在口腔消毒方面的熱效應和非熱效應機制,對口腔器械表面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殺滅效果及微波消毒對口腔印模材料、基托樹脂、灌模材料等性能的影響予以綜述。
1 微波消毒機制
微波對微生物的消毒滅菌是熱效應與非熱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微波熱效應是指在微波電磁場的作用下,組織自身的極性分子間高速旋轉、碰撞、摩擦產熱使溫度升高; 溫度升高的程度不同,所產生的生物學效應也不同,微波消毒就是利用這一點使微生物組織溫度的升高超過其生理耐受閾值而死亡,進而達到消毒滅菌的效果。微波非熱效應體現在對生物大分子、細胞膜等生物結構或生理功能所造成的除產熱以外的影響。在電磁場作用下,帶電離子做圓周運動并產生回旋振蕩、重新分配氫鍵、疏水鍵和范德瓦耳斯力,破壞微生物結構的完整性,改變遺傳物質或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結構,使微生物周圍溫度升高、蛋白質變性,最終引發不可逆性改變,從而殺死病原微生物。
2 微波消毒對口腔器械性能的影響
口腔科常用器械包括車針、擴大針、高/低速手機等,在口腔治療過程中常被血液、唾液、病原體等污染,其因復雜的表面結構( 螺紋、砂面等)而不易被徹底清潔。化學消毒方法需要在最適宜的藥物濃度、酸堿度、溫度、濕度及作用時間等條件下浸泡消毒器械,對常規細菌作用時間為30min,對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作用時間為1~2h,而對芽孢、放線菌、螺旋體等特殊菌體或含菌量高的器械作用時間需延長至3~4h才可達到消毒滅菌要求; 另外甲醛、戊二醛等化學消毒溶液具有刺激性和揮發性,容易導致器械工作端腐蝕生銹,降低器械性能、縮短設備使用壽命,如化學性消毒液配置或浸泡器械時操作不當易損傷皮膚或其他部位的黏膜,同時易造成空氣的二次污染,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常規高壓蒸汽滅菌需在134℃、消毒45min才可達到滅菌要求,而溫度高、時間長容易造成器械性能的損傷。微波消毒是一種經濟、快速、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微波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均可在常規壓力、不依賴化學殺菌劑的情況下發揮殺菌作用,減少因壓力造成的器械性能折損和化學制劑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器械腐蝕老化。均無明顯變化。
3 小結
微波是一種新型口腔消毒方法,較傳統消毒方法有獨特優勢,其可大大縮短消毒時間并提高消毒效率。微波消毒對口腔器械損傷小,療效肯定,其對病原微生物的殺滅效果受微波照射的頻率、時間及照射物品表面含水量等因素的影響; 而微波消毒口腔材料,對其性能無明顯影響,甚至有時可增強其理化特性。未來,微波對口腔材料性能及相關分子機制的影響仍需深入探索,以為微波在口腔臨床消毒中的廣泛應用提供基礎。